教学动态

浅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发布日期:2024-11-22    浏览次数: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解读和取舍加工,并采用科学适宜的方法有效地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

第一,要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思政课教材话语政治性、权威性、理论性较强,与学生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教学话语,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使用鲜活的案例、讲故事、播放经典歌曲等方式,将概念化、理论性强的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比如讲授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大家熟知的歌曲《小燕子》为导入,从歌曲中感受上世纪50年代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当时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第二,课堂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作用。所以在思政课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思政课的真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过程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热点话题,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校园生活中如何践行,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还可以运用情景教学,通过模拟历史场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知识体系背后的价值逻辑和信仰逻辑,从而真正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第三,要打造生本课堂。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在对教材内容已有宏观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课堂学习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实际需求,适当补充相关的案例和素材。例如,在讲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是硬道理”的相关内容时,针对理工科学生可以补充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社会变革的案例。

最后,要注意在转化过程中遵循教材的基本逻辑,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要始终保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主线,把握好教学的正确方向。



                                                            分享人:任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