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与真谛,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12月25日,思政部组织教师赴襄汾县陶寺遗址博物馆开展参观研学活动,沉浸式感受中华文明早期形态,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博物馆共展出由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完整全面展示了距今4300年至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进入博物馆内部,跟随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教师们先后参观了“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三个陈列单元。
彩绘蟠龙纹陶盘、文尧陶扁壶等文物令大家记忆深刻,陶寺遗址博物馆“核心文物”之一的圭尺,向大家展示了古人如何测量天文历法。教师们纷纷表示,这些精美的文物和复原的历史场景,令人震撼不已,每一个细节都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技艺。
博物馆的3D数字展厅——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教师们沉浸式观看和体验了陶寺先民的生活场景和劳作画面,直观了解了陶寺文化的独特魅力。
陶寺遗址博物馆还巧妙地结合了光影、数字化等现代技术,全景式展示陶寺遗址在城址规划营建、手工业制造、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突出成就。

随着参观的结束,教师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深的震撼返程。此次参观陶寺遗址博物馆,教师们邂逅了远古文明之光,既增长了知识,又种下传承文明的种子。大家一致认为,此次陶寺遗址博物馆之行,不仅仅是一次参观学习活动,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而这种思想与精神层面的蜕变,会为我们注入强大动力,激励我们在教学中融入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陶寺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重点遗址之一,是探源早期国家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关键所在,更是“何以山西”的重要支撑。当下,随着我省“何以山西”大中小学思政精品课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开展,思政部针对性地开展此次参观研学活动,旨在将山西的特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中,讲好“何以中国”“何以山西”故事,以更好地发挥我省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