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切实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和吸引力,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思政部于11月26日组织30余名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前往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侯马“彭真故居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场馆里的思政课。
彭真故居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垤上村,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的出生地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纪念馆占地面积63.8亩,建筑面积998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675平方米。共设有4个展厅,通过实物实景、实例实事,真实展现了彭真同志从青少年一直到晚年光辉、战斗的一生。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彭真故居纪念馆已成为全省红色旅游的新亮点,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实践性基地。
“行走的思政课”
在路途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唱红歌的方式,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红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歌曲,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中国,它们被广泛用于激励和团结人民,传递革命理念,唤起民众的热情和斗志。红歌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场馆里的思政课”
到达纪念馆后,全体师生在彭真铜像前举行纪念仪式,教师代表敬献花篮。彭真故居纪念馆高琳科长对我校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表示,我校在这里设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是我们共同研究、发掘彭真光辉业绩和思想精髓的新起点,是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唱响主旋律的里程碑。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我校能够发挥教育和文化优势,指导和帮助纪念馆进一步做好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提升,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以此有效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党性修养,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在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探出新路子、创造新业绩中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部负责人赵丽华教授深刻阐释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她指出,我们来到彭真同志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缅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像彭真同志那样,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我们的力量。
随后,学生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彭真同志生平业绩的展览,深入了解了彭真同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在实际情境中思考思政理论的现实意义,感悟革命精神内涵。同时,全体党员也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帮助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增强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此次活动是思政部坚持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的重要内容,通过师生共研共学,共上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更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认同,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