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社会实践

探寻最初中国 赓续华夏文明

—山西电子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师赴临汾市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2025-03-26    浏览次数:

博物馆是文化育人的“大学校”,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走深走实,3月25日下午,思政部13名教师赴临汾市博物馆,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聆听历史、感受文化的研学活动。

临汾市博物馆是城市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是临汾市最主要的文化载体。代表临汾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在博物馆保护、存放、展示,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水陆画、木版年画为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表里山河”包括“远古足迹”“最早中国”“晋霸春秋”“千秋平阳”四个展厅,从远古到明清,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铺展开来。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思政部教师们漫步于博物馆的各个展厅,沉浸在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深度探寻之中。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古足迹”展厅,该展厅展示了襄汾的丁村文化、吉县的柿子滩文化以及山西省内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翼城的枣园文化。接下来参观的是“最早中国”展厅,这个展厅是馆内最有特色的一个展厅,它向我们展示了襄汾县的陶寺遗址,用40年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证实了最早的中国在这里。最后参观的“千秋平阳”展厅,是陈展内容最为丰富、最为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展厅,勾勒出从秦汉至清代文明进程的大线索。

教师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新时代思政教育的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闻转化为教学资源,以更鲜活的历史案例、更深刻的文化视角丰富思政课堂,引导大学生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次博物馆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未来,思政部将持续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通过馆校合作、专题教研等形式,将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培根铸魂的育人力量,打造“课堂+现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新时代“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路径。(陈雪雪/文)